财新网专栏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iNF-4Fu_lKRIi3qu9c7SA
最近一些朋友对美元指数从2021年12月的近97快数下降到2022年1月中的94多,感到不解,特别是美国公布了12月CPI高达7%之后,几个美联储官员都表示会加快加息步伐,美元贬值似乎更快了。 |
【财新网】(专栏作家 叶翔)作者过去曾分析过美元在两种情形下升值:
一是全球出现危机或紧张局势时,无论是经济性的、社会性的还是政治性的。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,2018年初贸易战爆发后,以及2020初疫情暴发后,均是如此。这是由于美元的国际支付与结算货币地位决定的。
二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其他国家速度的时期。由于美国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,占了经济总量的80%,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生性的,因此美国经济往往率先复苏。在美国经济复苏增长而其他经济尚未复苏增长时,美元就会升值。但是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约25%,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,当美国经济复苏时,其贸易逆差就会扩大,商品价格会上升,在经过一段时间后,就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。当全球经济都复苏增长时,其他经济的可投资机会增加,美元就开始贬值了。
2021年12月中美元开始贬值,显然是市场认为全球经济将在2022年复苏。如果这个判断不正确,美元还会掉头升值;如果此后的经济数据证实了这一点,美元贬值就会持续。
不过,2021年中开始,最特别的一个现象是,美元升值,人民币并没像以往一样,跟随其他货币一起兑美元贬值,反而是兑美元升值了,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升值更多的,这应该是几十年来的未有之现象。
不少朋友相问,人民币兑美元会不会像2014年初一样到了6,就开始掉头贬值?作者认为不会。
人民币经过近二十多年的缓慢升值,在2014年初兑美元达了6略多一点,这是一个心理价位,然后回调,即使经过了2015年5月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,2015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也只是贬到了6.2,这是市场的正常调整。
2015年5月股票市场急剧下跌,近乎崩盘了,这让市场怀疑中国经济是否出现他们所不知道的困难。在此的背景下,2015年8月中国进行了汇改,强化了市场的疑虑,也改变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。市场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,其他拯救手段已经穷尽,唯有通过人民币贬值才能帮助摆脱困境。汇改消息公布后,当时引起与中国经济交往密切的经济体股票市场大跌,比如德国。由此,人民币兑美元进入了贬值期,伴随着美元的升值,到2017年初快速贬到7。随后,全球经济2017年复苏,中国经济也发展良好,在美元总体贬值的背景下,人民币也进入一年多的升值,2018年初达到6.2左右。
2018年的4月,美国为打压中国,大幅提高关税,开始了与中国的贸易战,市场为此对中国经济转向悲观,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在贸易战中必输无疑。随着美国打压中国的升级,中美之间紧张加剧,人民币贬值加大,直到2019年底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前最低达到7.2。协议达成后,人民币有所升值,2020年春节前回升到了6.85左右。但疫情的暴发,并在全球迅速蔓延,美元兑各国货币快速升值,人民币也再次贬值,2020年6月又贬到了7.2。6月之后,市场看到中国已经控制了疫情,经济开始恢复,人民币又重新进入升值轨道。
2021年7月美国开始从疫情的困扰下复苏,此时美元开始升值。与此同时,中国经济仍然在较快地增长,特别是进出口贸易,即使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,仍然出现近10年来未曾有的高双位数增长,同时中国的制造业表现出新的增长周期,中国产品的品牌力正逐步提高,国潮消费兴起,新社会思潮正在成形,中国已近跨过中等收入陷阱,这一切都让市场相信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已大幅下降,中国经济具有内生的增长逻辑,可能是一个与美国经济相并行的独立的增长极,特别是在今日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已近20%之时,市场自然不应该再把中国经济看成是美国经济的依附。这样,人民币汇率也就呈现出自己的特点,不再跟风而动,假以时日,可能逐渐成为另一个国际货币之锚。
有道是,禅心已作沾泥絮,不逐西风上下狂。 |